|我是誰|我的最愛|一些照片|好文章|生活知訊|討論留言板|寫信給我|首頁|

柯文哲現象 (本區共瀏覽次)


資料來源:From my Line

  
柯文哲現象
~某些智商IQ很高的人,為何情商EQ較弱,甚至罹患精神官能症

某些情況下,智力測驗得分較高的人可能在情緒管理或社交互動上表現較弱,這與幾個因素有關:

1. 大腦資源分配與專長不同
人的認知資源有限,有些人天生擅長邏輯推理、數學或記憶(與IQ相關),但可能較不敏感於情緒線索或人際互動(與EQ相關)。但這不代表IQ高就一定EQ低,而是每個人強項不同。

2. 專注與社交能力的權衡
高IQ者可能更沉浸於思考與分析,較少參與社交活動,導致情商發展相對較慢。例如,一些研究顯示,極端高智商者中有部分人在社交情境中的適應力較低。

3. 個性與環境影響
有些高IQ者從小就被鼓勵獨立思考,習慣以理性解決問題,而不是透過情感交流來處理人際關係。這可能導致他們在人際互動時顯得不夠圓滑。

4.從大腦科學的角度來看,高IQ者通常左腦較發達,而左右腦均衡發展的人確實較少見,但這種區分並非絕對。

左腦 vs 右腦的功能

左腦(理性、邏輯):負責語言、數學計算、分析推理、細節處理等能力。

右腦(感性、創意):負責空間感、藝術創作、直覺、情緒解讀、整體思維等能力。

研究發現,IQ較高的人通常在左腦相關的語言、數學、分析能力上表現突出,但這不代表他們的右腦完全不發達,而是相對使用較少。
另一方面,藝術家、音樂家或創意產業從業者通常右腦較活躍,他們的IQ可能不如數理天才,但在情感、創意表達上更強。

歷史上許多高智商人士罹患精神官能症(Neurosis),甚至更嚴重的精神疾病(如躁鬱症、精神分裂症),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為何高智商者容易罹患精神官能症?

1. 過度思考與焦慮
高IQ者往往思維活躍,容易深陷於抽象思考、未來憂慮或哲學性問題,導致焦慮、強迫思考,甚至存在主義危機。

2. 社交適應困難
部分高智商者的思維模式與一般人不同,可能感到孤立、難以融入社會,久而久之產生憂鬱、焦慮或人際困擾。

3. 創造力與精神疾病的關聯
心理學研究顯示,創造力高的人(如藝術家、科學家)與某些心理疾病(如躁鬱症、精神分裂症)有較高的關聯性,可能是因為他們的大腦運作模式不同於常人。

4. 神經生理學因素
高智商者的大腦通常活躍於額葉(與計畫、邏輯相關)與邊緣系統(與情緒相關),當這些區域過度活躍或失衡時,可能導致焦慮、憂鬱或其他精神問題。

歷史上幾位高智商但患有精神官能症或精神疾病的名人

1. 艾倫·圖靈(Alan Turing,1912–1954) – 憂鬱症

圖靈是現代電腦科學的奠基人,但他因個人身分(同性戀當時在英國是違法的)遭受迫害,最終因憂鬱症選擇自殺。

2. 艾薩克·牛頓(Isaac Newton,1643–1727) – 偏執與憂鬱症狀

牛頓是物理學與數學界的巨人,但他個性孤僻,極端敏感,晚年甚至出現幻覺與妄想,可能罹患躁鬱症或精神分裂症。

3. 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1856–1943) – 強迫症與幻覺

電機工程天才特斯拉有嚴重的強迫症,對數字「3」極度執著,且常聲稱聽見不存在的聲音,可能患有精神分裂症或躁鬱症。

4. 文森·梵谷(Vincent van Gogh,1853–1890) – 躁鬱症與精神分裂症

梵谷是天才畫家,但他一生深受精神疾病折磨,最終在憂鬱發作下自殘並自殺。

5. 約翰·納許(John Nash,1928–2015) – 精神分裂症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納許在數學領域貢獻卓越,但他罹患妄想型精神分裂症,長期生活在幻覺與現實交錯之中(其故事改編為電影《美麗境界》)。

總結

高智商者因大腦運作模式特殊,容易過度思考、情緒敏感、社交困難,因此更容易罹患精神官能症或其他精神疾病。但並非所有高智商者都會有心理問題,透過適當的社交支持、運動與心理調適,可以降低風險。



開始留言:(注意!!!留言請勿超過300字)

言者: 性別: 年齡: 星座: 地區: 心情:

 

連結: 密碼:       


分享funP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plurktwitter

這是本區第41篇貼文  貼文時間: 2025年3月21日星期五 9時18分3秒   小編:MagicLin in 新竹市 歡喜貼文

最新更新頁面 上一層 上一篇 下一篇 回到本頁頂端

|我是誰|我的最愛|一些照片|好文章|生活知訊|討論留言板|寫信給我|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