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誰|我的最愛|一些照片|好文章|生活知訊|討論留言板|寫信給我|首頁|

星雲大師現代詮釋--慈悲 (本區共瀏覽次)


資料來源:http://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349244

  星雲大師現代詮釋--慈悲
2014/5/8 | 作者:

慈悲

「佛教以慈悲為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是人人耳熟能詳的話語。但是慈悲並不是佛教徒的專利,也不是要求別人給予我們慈悲,而是我們要給人慈悲。人間有了慈悲的光明,世界才能充滿溫暖的希望;慈悲是一切眾生共有的財富。

「慈悲」二字,慈,是把快樂給人;悲,是替人拔除痛苦。你有痛苦,我願意為你拔除,願意帶給你快樂,這就叫作慈悲。

「無緣大慈」,即慈悲不一定要彼此有緣,是我的家人、朋友,我才愛你,我才對你慈悲,真正的慈悲是不管你認不認識我,你有苦難我就要幫助你,不一定要有血緣關係。

「同體大悲」,是我把你看作跟我是一樣的。其實,奉行慈悲並不難,重點是要學習立場互換。你受苦難,我幫忙你;假如我有了苦難,我也需要人家的幫忙。因此,立場調換了以後,慈悲心自然就油然升起了。

我常常告訴徒弟:「一個人寧可以什麼都沒有,但是不能沒有慈悲。」因為慈悲是佛法的根本,也是做人本來就應該具備的條件。但是慈悲如果運用得不當,也會淪為罪惡。例如,父母縱容子女,造成社會問題;姑息惡作,導致社會失序;濫施金錢,助長貪婪心態;濫行放生,反而傷生害命……。這些都源於沒有正確的知見,缺乏道德的勇氣。所以,真正的慈悲必須以智慧、以正見為前導,否則你的濫慈悲,可能失去原有的善心美意。

真正的慈悲

真正的慈悲不一定是和顏悅色的讚美鼓勵,有的時候用金剛之力來降魔伏惡,更是難行能行的大慈大悲。我們到寺院禮佛時,一進山門,會先看到一尊笑容滿面的彌勒佛,坐在山門口歡迎我們,這叫做慈悲的攝受。但是進了山門之後,會見到一位手拿金剛降魔杵,身穿盔甲,看起來很勇猛威武的韋陀護法天將,就是以威力的慈悲來折服我們的煩惱。

有的人在愛的慈悲鼓勵中可以進步,有的人在嚴厲的折服裡心生警惕。好比春天的和風、夏天的雨水,雖然能使萬物生長;秋天的嚴霜、冬天的寒雪,也能使萬物成熟。

然而,一般人做到的慈悲大都是「一時的慈悲」、「熱鬧的慈悲」,很少做到「寂寞的慈悲」、「永恆的慈悲」。

什麼是「一時的慈悲」?例如濟苦救貧,這只能濟人於燃眉之急;「熱鬧的慈悲」,好比參加一場齋戒法會,以莊嚴肅穆的場面來攝受他人,但這也無法久長。

那麼,什麼是「寂寞的慈悲」呢?就像社會那些從事文化事業的人,他們默默耕耘,默默承受寂寞之苦,雖然沒有受到太多人的關注,但是它的影響力卻是無遠弗屆的。什麼是「永恆的慈悲」?興學辦道,以教育方式,從根本上啟發眾生的慧命;著書立說,傳播善美的思想,這就是「永恆的慈悲」。

總之,如果我們能用慈悲的心,對人體貼關懷;用慈悲的眼神,看待萬事萬物;用慈悲的愛語,隨喜讚歎;用慈悲的雙手,常行佛事,使自心與慈悲合為一體,不但己身的慈悲力增長,更進一步使整個宇宙都充滿慈悲。慈悲是一張無價的「通行證」,無論我們走到哪裡,即使一無所有,也可以時時擁有歡喜,處處得以安身立命。

慈悲提問

問:一般人常認為佛教的慈悲,應該不過問世事,是消極的退讓,真的是這樣嗎?

答:慈悲不是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當公理正義遭受無情的打壓排擠、當正人君子受到無端的毀謗抨擊時,能夠挺身而出,這就是一種勇敢的、積極的慈悲。慈悲要有智慧,慈悲不是一時的惻隱之心,而是透過公理的感動助人;慈悲不是熱鬧的隨眾起舞,而是心存正念的服務濟人;慈悲也不是私心的利益親友,更不是有所求的惠施於人,慈悲的最高境界是怨親平等、是無我無私。

問:聽說寺院的大鼓是由牛皮製成的,是否有違於佛教講的慈悲?

答:在這片大地裡,何處不是生命呢?牛皮已經成為物質,牛也已經不知到何處去,只留下這個骨頭、皮。甚至在藏傳佛教裡,還有很多是以人骨做成念珠或法器法物,他們也沒有想到這個是生命,它們到底是從生命而來的一種有價值的東西,可以作為有意義的紀念物。

同樣的,一張牛皮已經成為物質而不是生命,把這張牛皮拿來作為敲鼓的鼓面或法器,反而增加這頭牛在世間上的貢獻、紀念,所以不要鑽牛角尖,老是想著牛皮曾有過生命。

其實什麼東西都曾有生命,即使是我們的桌子、香爐,我們的書也有生命,就看它能流傳多久。有的人不愛惜使用,才用了一年、兩年就壞了;有的人用了二十年、三十年,甚至可以用到五十年。廣義的生命是在時間之流裡面,不能只看短暫的一時。就如一頭牛,活著的生命是幾年,遺骸如果能繼續為這個世間上所用,那麼牠的生命就還可以再延續。

問:木魚,也是佛門常見的法器,佛門講求慈悲,為什麼要把法器雕刻成魚的形狀來敲打?

答:有人認為魚也是生命,為什麼佛教裡的法器要做成魚的形狀來敲它,難道不會感到很不慈悲嗎?其實不然。魚,是水裡的動物,牠有一個特性,就是不閉眼睛。牠生活在水裡面,一直都是睜開眼睛環視四周,表示一種生命的積極、警醒,表現牠的活力,因此佛門裡的課誦敲打木魚,就是提醒我們要精進用功、有活力、不可懈怠。

(摘自星雲大師《僧事百講》、《佛光教科書》)

傳統之說

慈悲

慈愛眾生並給與快樂(與樂),稱為慈;同感其苦,憐憫眾生,並拔除其苦(拔苦),稱為悲;二者合稱為慈悲。佛陀之悲乃是以眾生苦為己苦之同心同感狀態,故稱同體大悲。又其悲心廣大無盡,故稱無蓋大悲(無有更廣、更大、更上於此悲者)。

(摘自《佛光電子大辭典》第四版)

禪∣門∣語∣錄

文/星雲大師

譯者/滿和法師、Doris Koegel-Roth、Leon Roth

禪的修持,偏於「悲」者,濫用慈悲,反成障道因緣;偏於「智」者,沉空滯寂,陷入冷酷無情。故須「悲智雙運」,才是合乎「中道」的修持。

If the Chan practitioner focuses narrowly on cultivating compassion, his ardor becomes a hindrance when he treads the path. On the other hand, if he only seeks to cultivate wisdom, his attachment to emptiness makes him cold and unloving. The Chan practitioner, therefore, should follow the Middle Way, cultivating both.



開始留言:(注意!!!留言請勿超過300字)

言者: 性別: 年齡: 星座: 地區: 心情:

 

連結: 密碼:       


分享funP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plurktwitter

這是本區第123篇貼文  貼文時間: 2014年5月23日星期五 15時9分19秒   小編:MagicLin in 新竹市 歡喜貼文

最新更新頁面 上一層 上一篇 下一篇 回到本頁頂端 

|我是誰|我的最愛|一些照片|好文章|生活知訊|討論留言板|寫信給我|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