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誰|我的最愛|一些照片|好文章|生活知訊|討論留言板|寫信給我|首頁|

財富的分配,不是按照學歷,按照知識經驗,甚至不是按照能力來的,而是按照承擔風險來的 (本區共瀏覽次)


資料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iamMarketers/posts/1000092360029338?fref=nf&pnref=story

  
財富的分配,不是按照學歷,按照知識經驗,甚至不是按照能力來的,而是按照承擔風險來的

月入十萬,難嗎?

知乎處女答。

題主提到的月入十萬,顯然是站在一個打工階層的視角來看問題,所以凡是憑藉資本和風險作為要素來取得回報的情況,不太適用,儘管我後面的故事會講到這個。

先講一個純粹而簡單的真理:所有打工者創造的價值都遠遠超過其獲得的收入。

假如你是一個房產銷售員,你每個月為公司創造的業績可能是幾千萬,但你的工資只有幾萬塊(已經很好了)。
你是一個產品狗,你主導的一款App為公司帶來了千萬級的投資,然而,你可能只拿到了不過三十萬的年薪。
你是諮詢顧問,沒日沒夜加班,做了一單三個月的專案,公司收取了客戶300萬的諮詢費用,而你們所有專案成員,加起來不過拿到了30萬的工資。

收入分配的要素按照優先順序排序是:風險>資本>勞動。

對於單純的打工者而言,往往其投入的要素是優先順序最低的勞動,所以其在價值(收入)分配當中,也處於分配鏈的末端。

金融學裡一個基本的理念是,所有資產定價都無法繞開風險這一核心要素,或者說資本資產的定價,就是對風險的定價,也沒有什麼大的問題。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成果之一CAPM就是講述資本資產的定價,取決於它同整體市場的聯動性(風險大小,行業裡叫beta)。

這就是為什麼在投資行業,往往絕對收益(注意,未經風險調整之前)最高的是成功的天使投資,極端如MIH對騰訊公司的投資,3200萬美元變為現在近600億美金,回報2000倍,這一成績全球投資界無人超越。這是對風險是價值分配的第一優先要素的最好例證。

不承擔風險,是不可能獲得高回報的。

同樣地,成功的創業者後續獲得的一系列財富,也屬於利用其承擔的風險,參與對價值的分配。

第二個要素是資本。資本這一要素和風險往往是聯接在一起的。但有時也可以是分離的,例如在Pre-IPO進入的資金,可能承擔的風險就比較低,而早期的(互聯網)創業者幾乎不會憑藉資本參與後續創業成功的分配。MIH類似的案例,則屬於資本和風險相結合的情況,為多。

最後才是勞動。這就是為什麼之前提到的那條真理如此普遍而純粹。因為勞動的提供者,幾乎不承擔任何風險(如果失業算一個的話),無論公司經營情況如何,你總會獲得規定的報酬。

第二個簡單而純粹的結論是:打工者創造的價值,通過讓渡風險,大部分轉移給了老闆(股東)

企業價值的大部分是員工創造的,這個結論沒有任何問題,沒有哪個公司可以僅憑老闆和幾個管理層就能實現營業收入和增長。但只有老闆承擔了公司經營的風險,員工沒有,甚至職業經理人也沒有(順便再鄙視一下那些臭不要臉的職業經理人內部控制公司的行為)。

員工通過讓渡自己創造價值的大部分給老闆,同時也讓渡企業經營的風險,這其實是一項非常公平的交易。

市場對風險的定價,以及由此形成的承擔風險作為首要優先要素參與產出的分配,大概是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如果是某個人發明了這個規則,我想這個人足夠拿一百次諾貝爾獎。對風險的承擔其實是市場發揮資源配置作用的關鍵之所在,承擔風險的多少來決定最終的報酬分配,也是整個經濟和商業體系運轉最公平的保障機制。

哦對,富二代,官二代,貪腐呢?

如果你把各種二代和他們的家族作為一個整體物件來看,其實就很公平。貪腐官員,承擔了落馬的風險,所以他獲得了應該有的回報,從這個意義上說,也是非常公平的。

所以,非常簡單地說,

如若你不承擔風險,你就只能過一般人的生活。一般人是什麼意思?意思就是,概率這件事是很准的。
你不會買彩票中500萬,你不會成為比爾蓋茨或者李嘉誠,你不會坐飛機掉下來,我們當中很少的人會創業成功,我們之中有30%的人會離婚,我們之中大部分人會活過65歲,你也不會娶到範冰冰,或者嫁給王思聰,當然,王健林或者馬雲也不會哪天碰巧想起你來和你談個生意。

以下講幾個真實的故事。

故事一,我本科同學,美國Top10大學碩士畢業,回國在北京金融街國內排名前三的基金公司任職。現在工作第4年,基本工資5萬,股市好的年景加上年終獎,勉強可以滿足月入10萬。

故事二,學妹,94年,本科畢業剛剛拿到某國際頂級PE公司的任職機會,基本工資人民幣3萬5,我猜算上獎金,三五年之後,月入10萬不是什麼難事。

故事三,我自己。早年在PE/VC工作過,大概見過這個行業拿著高工資的大有人在,不僅月入十萬,月入20萬,30萬的也不算罕見。但是,對我影響最深的不是這些人,而是我看過的一家企業。
創始人普通三本院校畢業,辦培訓班,對就是很多一本大學學生看不起的課外輔導機構,或者再通俗一點,家教機構。月入多少?我覺得沒有意義,現在35歲,公司年入6億。

這個故事是最直接最深刻讓我意識到,財富的分配,不是按照學歷,按照知識經驗,甚至不是按照能力來的,而是按照承擔風險來的,如我上述講過的那樣。

不一定是要創業。買股票也算一種。13年在香港,碰到美股大牛市,標普當年指數都上漲了超過30%,很多中概股翻好幾倍。我們自己的基金也當時運氣好抓住了VISN的兩個交易周翻10多倍的情況,這樣的結果,就不是月入十萬的概念了。

你可能會說,買股票,或者至少上面描述的這樣買股票,和賭博有什麼分別? 沒錯,從承擔風險這一點來講,的確沒有分別,不過這並不重要。

以上所有的論述只為表達一個觀點:要想獲得高收入(如題主所言的月入十萬),不承擔風險,是永遠不可能的。生活絕大多數時候都是只見賊吃肉,不見賊挨揍的遊戲,不要只盯著別人的收入,要看看別人背後承擔了什麼,你是否承擔得起。

當然,承擔風險以及能不能承擔得起,又是另外一個比較大的話題,以後有機會我們再說。

--------------------------------------------------分割線-----------------------------------------------------

幾個問得比較多的問題回復一下。

1,我承擔了風險,但是也沒見我賺了很多錢啊。

我從來沒說過承擔了風險就一定可以賺錢,我只是表達,你要指望有超出均收入很高的回報,必須要以承擔風險為前提。數學裡有幾個定義,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和充要條件,我假設大家分得清他們的區別。

2,官二代富二代承擔了啥風險,名人承擔了啥風險?

請不要孤立地看問題。二代們請結合一代一起考慮。誰規定老子的財富不能傳給兒子?巴菲特裸捐還給兒子10億美金生活費呢!如果一代創業承擔了風險,為什麼二代不能享受一代的成果?同理,名人明星請參考整個群體。每年多少人做著明星夢進了上戲北電中戲這些學校,但最後有幾個人成了范冰冰湯唯趙薇?

3.到底應該如何正確理解“風險”?

依然舉金融學的經典模型說明。現代金融理論和實務的基石CAPM的結論:
沒有金融背景的同學不一定能看懂,不過不要緊。先簡單講一下這個公式,Ri表示任何一種資產i(可以是股票,債券,或者資產組合)的收益率(Return),Rf表示無風險收益率(可以簡單粗暴地理解為儲蓄存款利率,雖然理論上這樣的理解是錯誤的),Rm表示資產i所在的市場的整體收益率,例如整個股票市場。而Beta則表示資產i的風險係數。它是資產i同市場的協方差與市場的方差之比。

以上講人話就是,一項資產的收益情況,取決於它跟市場的聯動情況(Beta),因為其他變數都是可以看著是外生的(Exogenous)。這在術語裡叫系統性風險,舉個例子,這幾天的股市暴跌,屬於此列。

整個金融實務和理論都建立在這個公式上。你可以找出任何一個公司的股票他有各種各樣的自己獨特的風險因素(非系統系風險),但是這些並不會決定它的股票回報,它的回報唯一地取決於它和整個金融市場的聯動性Beta。

這個理論放到更廣泛的範圍來看,你需要承擔了“系統性風險”,你才可能獲取超額的回報。

系統性是什麼意思?就是這個系統裡的絕大部分人是沒有辦法通過合理安排自己的行為去規避的,大部分人都逃不掉的。

例如,1000個創業的人,900個人會死掉,如果把創業活動看做一個系統,這個系統性風險就是“大部分人會失敗”,創業成功的人承擔的是這個風險。再例如,炒股票,全球股市都有一個常識:7虧2平1賺,那參與者承擔了90%的人最終不會賺錢和70%的人最終會虧損的“系統性風險”。

非系統系風險是什麼意思? 非系統性,就是你可以通過合理安排你的行為去規避它。比如我今天過馬路,理論上有概率發生車禍的。比如我去上班,理論上我也可能被公司樓上的看板掉下來砸死。再比如,我選擇安穩工作,有可能面臨失業下崗的風險。這些都是非系統性的,而且大部分人是可以規避的。

所以,要獲取高收入的前提是要承擔風險,而且往往承擔的是系統性風險。但反過來是不成立的。並非充要條件。

編輯于2016.1.8 00:25



開始留言:(注意!!!留言請勿超過300字)

言者: 性別: 年齡: 星座: 地區: 心情:

 

連結: 密碼:       


分享funP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plurktwitter

這是本區第69篇貼文  貼文時間: 2016年1月12日星期二 9時9分5秒   小編:MagicLin in 新竹市 歡喜貼文

最新更新頁面 上一層 上一篇 下一篇 回到本頁頂端

|我是誰|我的最愛|一些照片|好文章|生活知訊|討論留言板|寫信給我|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