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誰|我的最愛|一些照片|好文章|生活知訊|討論留言板|寫信給我|首頁|

肥胖啟示錄 (本區共瀏覽次)


資料來源: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31603&page=4

  ●肥胖啟示錄

科學界逐漸揭開肥胖海嘯的神祕面紗,面紗下的真相則給了我們許多啟示:

1‧肥胖與基因密切相關,有的基因與一般性肥胖有關,有的則只影響俗稱啤酒肚的中廣身材。太胖或太瘦固然皆有不宜,但減肥政策的實施,不應無視個人的體質差異。

現在國際上大多以BMI≧ 30做為肥胖的定義,台灣衛生署則以BMI≧27為定義。筆者則認為,每個人的理想BMI值應該各自不同。或許有一天我們對所有相關基因都研究透澈後,才能為每一個人訂出不同的BMI標準。

2‧暴飲暴食後,少吃一點不見得可以馬上瘦回來。肥胖的後天體質,可能是經年累月多次過飽所累積出來的結果。

3‧過飽效應的累積始於嬰兒期,所以不應要求嬰兒快速變胖。餵哺母乳讓嬰兒體重緩慢增加,可有效預防肥胖。

4‧預防肥胖應從兒童時期開始,此時是避免肥胖後天體質的關鍵期。國內政策總以成人減肥為重點,可能事倍功半。

5‧批評、譏笑肥胖或中廣身材的人運動太少或吃太多,是一種見識短淺的歧視。瘦者可能只是基因作用,也可能是幼年家貧阻止了肥胖後天體質的出現,並不代表他們的生活習慣較佳,也不代表他們比較常運動。

6‧許多軍方將領被批評有鮪魚肚而需要加強運動,是台灣常見誤解的明顯事例。決策者必須深入了解肥胖的實證與相關資訊,不可膚淺地將肥胖視為罪惡。

肥胖者在進化論中,其實算是優勢品種,只是在物質生活極度發達的現代,變成劣勢而已。

目前我們無法改變肥胖的基因體質,也不知道是否可以改變肥胖的後天體質。即使後者可行,那也需要持續很久的忍耐飢餓才行。

肥胖專家曾說,不要視肥胖為懶惰或罪惡。那些肥胖者努力減肥,其實大多持續承受著飢餓的無情煎熬。

(作者為台大醫學院小兒科副教授、台大醫院小兒部醫師)



開始留言:(注意!!!留言請勿超過300字)

言者: 性別: 年齡: 星座: 地區: 心情:

 

連結: 密碼:       


分享funP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plurktwitter

這是本區第31篇貼文  貼文時間: 2014年5月1日星期四 16時34分52秒   小編:MagicLin in 新竹市 歡喜貼文

最新更新頁面 上一層 上一篇 下一篇 回到本頁頂端 

|我是誰|我的最愛|一些照片|好文章|生活知訊|討論留言板|寫信給我|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