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誰|我的最愛|一些照片|好文章|生活知訊|討論留言板|寫信給我|首頁|

週期表發展歷史 (本區共瀏覽次)


資料來源:http://baike.baidu.com/view/13922.htm

德米特里·伊万諾維奇·門捷列夫 門捷列夫第一份英文版本的元素週期表   發展歷史
編輯

現代化學的元素週期律是1869年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 (Dmitri Mendeleev)首創的,他將當時已知的63種元素依相對原子質量大小並以表的形式排列,把有相似化學性質的元素放在同一列,製成元素週期表的雛形。經過多年修訂後才成為當代的周期表。在周期表中,元素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排列,最小的排行最先。表中一橫行稱為一個週期,一列稱為一個族。

原子半徑由左到右依次減小,上到下依次增大。
在化學教科書中,都附有一張“ 元素週期表(英文:periodic table of elements)”。這張表揭示了物質世界的秘密,把一些看來似乎互不相關的元素統一起來,組成了一個完整的自然體系。它的發明,是近代化學史上的一個創舉,對於促進化學的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看到這張表,人們便會想到它的最早發明者—— 門捷列夫。1869年,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按照相對原子質量由小到大排列,將化學性質相似的元素放在同一縱行,編制出第一張元素週期表。元素週期表揭示了化學元素之間的內在聯繫,使其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成為化學發 ​​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隨著科學的發展,元素週期表中未知元素留下的空位先後被填滿。當原子結構的奧秘被發現時,編排依據由相對原子質量改為原子的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或核電荷數﹚,形成現行的元素週期表。

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順序給元素編號,得到原子序數。原子序數跟元素的原子結構有如下關係:
質子數=原子序數=核外電子數= 核電荷數
利用周期表,門捷列夫成功的預測當時尚未發現的元素的特性( 鎵、鈧、鍺 )。1913年英國科學家莫色勒利用陰極射線撞擊金屬產生X射線,發現原子序越大,X射線的頻率就越高,因此他認為核的正電荷決定了元素的化學性質,並把元素依照核內正電荷(即質子數或原子序)排列。後來又經過多名科學家多年的修訂才形成當代的周期表。

元素週期表中共有118種元素。將元素按照相對原子質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並將化學性質相似的元素放在一個縱列。每一種元素都有一個序號,大小恰好等於該元素原子的核內質子數,這個序號稱為原子序數。在周期表中,元素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排列,最小的排行最前。表中一橫行稱為一個週期,一列稱為一個族(8、9、10縱行為一個族)。

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和性質有明顯的規律性,科學家們是按原子序數遞增排列,將電子層數相同的元素放在同一行,將最外層電子數相同的元素放在同一列。

元素週期表有7個週期,16個族。每一個橫行叫作一個週期,每一個縱行叫作一個族。這7個週期又可分成短週期(1、2、3)、長周期(4、5、6)和不完全週期(7)。共有16個族,又分為7個主族(ⅠA-ⅦA), 7個副族(ⅠB-ⅦB),一個第Ⅷ族(包括三個縱行),一個零族。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不僅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結構,也顯示了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和元素之間的內在聯繫。使其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稱為化學發 ​​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同一周期內,從左到右,元素核外電子層數相同,最外層電子數依次遞增,原子半徑遞減(零族元素除外)。失電子能力逐漸減弱,獲電子能力逐漸增強,金屬性逐漸減弱,非金屬性逐漸增強。元素的最高正氧化數從左到右遞增(沒有正價的除外),最低負氧化數從左到右遞增(第一周期除外,第二週期的O、F元素除外)。

同一族中,由上而下,最外層電子數相同,核外電子層數逐漸增多,原子序數遞增,元素金屬性遞增,非金屬性遞減。
元素週期表的意義重大,科學家正是用此來尋找新型元素及化合物。



開始留言:(注意!!!留言請勿超過300字)

言者: 性別: 年齡: 星座: 地區: 心情:

 

連結: 密碼:       


分享funP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plurktwitter

這是本區第12篇貼文  貼文時間: 2014年7月2日星期三 14時54分52秒   小編:MagicLin in 新竹市 歡喜貼文

最新更新頁面 上一層 上一篇 下一篇 回到本頁頂端 

|我是誰|我的最愛|一些照片|好文章|生活知訊|討論留言板|寫信給我|首頁|